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一切为了“吃干榨净”——中色大冶弘盛铜业降低渣选矿含铜的生产实践掠影

时间:2025-08-23
来源:
作者:肖惠林  王丽军  谢文

从位于湖北黄石新港园区的弘盛铜业南大门出发,沿着绿荫环绕的厂区道路一直往里走,映入眼帘的四栋圆顶厂房就是弘盛铜业渣选车间。走进主厂房,巨大的球磨机在飞速运转,磨矿工正盯着矿石性质动态感知网络记录着每一项参数,浮选工通过智能优化控制系统进行浮选过程的精准调控,化验工每小时取样及时报送熔炼渣参数……每一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据统计,2025年1—7月份渣选尾矿平均含铜0.217%。这是弘盛铜业建厂以来最好的指标,标志着企业对资源“吃干榨净”取得了阶段性突破,是中色大冶关键技术指标攻关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出征:从降库存到提效益

2022年9月,集成全球最先进悬浮“双闪”工艺的绿色、智能、效益标杆工厂——弘盛铜业建成投料后,从智利、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进口的铜精矿,相继通过新港码头转运上岸后,直达弘盛铜业精矿仓。

而此时,弘盛铜业渣选矿系统仍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随着弘盛铜业熔炼、吹炼、阳极精炼、电解精炼等八大主要工序的全线投产,渣堆场最高峰堆满了15万吨熔炼渣。

“投产即达产!必须降库容!”中色大冶领导层下达了生产指令。

弘盛铜业的渣选矿系统,就是在这样的“战时”状态投入生产的……

“弘盛铜业渣选主厂房的设备调试、投入使用比其他工艺流程整整晚了两个月!投产之初,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压降两金,我们加大了每小时处理量。”渣选车间主任纪仙赐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

万事开头难。渣选矿系统投产后,虽然较好完成了“降库存”的使命任务,但是受炉渣处理量、入选品位、设备工况等诸多因素影响,2023年的渣选尾矿铜品位仍为0.30%,与设计指标0.24%有较大差距。

显然,这与弘盛铜业全国铜冶炼行业顶级企业的行业地位和设计渣选矿系统的初衷,都是不相匹配的。

清库存、促运行、保生产,这只是渣选片区最初的“小目标”。必须实现从降低库存到提高效益,达到降低渣选尾矿含铜量、提高冶炼铜综合回收率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弘盛铜业从熔炼炉渣渣型调整、晶相调控、选矿贫化工艺优化等诸多方面合力奔跑。


模式:从凭经验到用数据

在这个铜价高位震荡的时代,每一克铜的流失都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损失。2024年,中色大冶对“双闪”铜冶炼炉渣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确立了渣选尾矿含铜技术攻关目标,成立了弘盛铜业尾渣含铜项目攻关小组。

于是,在机器轰鸣的现代化渣选主厂房里,一场关于资源“吃干榨净”的革命正式上演。

0.30%、0.29%、0.28%……

面对不太理想的成绩,渣选片区技术员们发挥钉钉子精神摸索出了新办法——首先就是在“球”和“水”上做文章。他们对球磨机的球径、钢球充填率、球磨电流进行优化,稳定台时量在170t/h;通过严格控制磨矿分级各段补加水量,实现入选原矿浓度稳定在40%左右,为浮选工序提供了合格的入选产品。

“由于入选原矿性质不一样,我们每次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浮选药剂用量、药剂种类等进行优化调整。”攻关组选矿专家周明华如数家珍。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我们与中南大学进行校企合作,双向发力将重要参数调整至最佳,同时投资建立了弘盛选矿实验室,对炉渣配比、熔炼炉渣晶相调控、选矿药剂调试等进行系统研究。”中色大冶科技与信息管理部副主任汤雁斌介绍道。

弘盛铜业通过对磨浮流程中的工艺现状进行长时间动态监测、全流程跟踪和不断优化,最终编制出《炉渣选矿生产工艺技术标准》,对工艺参数、工艺纪律、工艺标准等进行数据化规范操作。

这本“武林秘籍”,彻底改变了过去技术人员凭经验操作的旧模式,开启了“用数据说话、看数据操作”的新模式。


效果:从0.30%到0.217%

2023年,弘盛铜业渣选尾矿平均含铜0.30%。

2024年,弘盛铜业渣选尾矿平均含铜0.29%。

2025年上半年,弘盛铜业渣选尾矿平均含铜0.217%。

数字蜕变的背后,离不开人的坚定执着。渣选片区的36名干部职工走过了一段漫长而艰难的时光。

“我们片区的6名管理人员轮流值班,吃住全在厂里,就是为了数据异常时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纪仙赐说,“30名职工也是全身心专注优化工艺流程,大家群策群力降低渣选尾矿含铜。”

面对全智能化的新设备、管理技术人员不足、操作岗位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弘盛铜业组织人员前往山东祥光、铜陵有色以及中色大冶老冶炼厂学习取经,坚持“导师带徒”机制,培养了一大批岗位技术能手。 

“只用了3个月,我们6名管理技术人员对智能化设备基本掌握了,30名操作岗位人员都能独立上岗。”渣选车间副主任叶红波自豪地说。

“从2024年开始,中色大冶领导班子多次来渣选现场,坚持每季度召开技术攻关项目专题研讨会。”渣选车间当班技术人员对两年来的攻关工作历历在目,“厂里的技术人员对每一项指标进行反复测试,选矿实验室不断进行矿石配比和药剂优化实验,就是为了找到最佳参数区间。”

百分比的点滴跃进浓缩了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创造的经济效益也相当惊人:冶炼铜综合回收率由2024年的98.62%提升至98.8%,2025年二季度累计创效1486万元。渣选尾矿含铜降低到了0.217%,按现有市场价值估算,每降低0.01%,就能创造500余万元的效益。

“0.217%,不是我们的终点,我们要做铜行业‘ 吃干榨净’的标杆!”盯着智慧控制中心大屏,弘盛铜业领导班子踌躇满志。

笔者手记:前进的道路上,没有一蹴而就,只有铢积寸累。创新驱动是一个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锚点。实践证明,弘盛铜业渣选尾矿含铜量的降低,就是企业用好用足全员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的成果。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08 09: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