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
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党委书记 徐兵
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己不正,焉能正人”。作风建设这一跨越千年,历久弥新的主题,镌刻着经过岁月和历史淬炼后的智慧光芒,承载着我们党在漫长发展道路上时刻不忘自省、勇于自我革命的胆识与勇气,彰显了无数共产党员务实担当、艰苦奋斗的优秀品格。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群众观、权力观、政绩观的验金石,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是我们危中寻机、逆势而进,锤炼谋事创业本领的指南针。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强党性、严自律、勇担当,以优良作风为公司改革发展凝心聚力。
在慎初慎微慎独中涵养党性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笔下的千古名句,今年被搬上了大荧幕,电影《长安的荔枝》以极具东方美学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荔枝鲜运”表面上是高效执行,实则勾勒出古代“四风”之害。千年后的今天,全党上下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严肃整治“四风”,这跨越时空的镜像,清晰地托举出“以史为镜”四个大字,作风建设不是历史的单行道,而是穿越千年的接力跑。从抓月饼、抓办酒,到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再到整治基层“微腐败”、狠刹违规吃喝……这些细枝末节,正是“四风”的渗透点,也是作风建设的切入口。细微之处见作风,党员干部要以案为鉴,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忘初心,做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在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人格,力求治疾患于“微未”,断诱惑于“初始”,在小事小节上“慎微”规范,加强约束,常掸心灵灰尘,常清思想垃圾,常掏灵魂旮旯。要提高党性修养,“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增强“慎独”定力,在工作生活中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积极锻造“知行合一”的作风筋骨。
在抓细抓常抓长中严格自律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改进作风非朝夕之功,培育好作风,必须保持细抓的耐心、常抓的韧劲、长抓的执着,才能善作善成、化风成俗。“志不可一日坠,心不可一日放”,党员干部既要在学习上下功夫,常读常看、常思常悟,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熟于脑、记于心、践于行,也要把作风建设与工作实践相融合,时时用纪律规矩检视自身,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知民情、办实事、解难题;杜绝“躺平”心态,不当“甩手掌柜”,敢于直面困难,直面矛盾,啃硬骨头;力戒奢靡之风,常怀艰苦奋斗之心,坚持人民至上,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真正用在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上,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体现作风建设要求。自觉把作风建设作为“终身课题”,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以“啃硬骨头”的决心攻难关,以“绣花功夫”的细致做工作。
在求实务实实干中勇担当
“四有”书记谷文昌带领干部群众植树造林、防治风沙、修建水库,哪里有难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百姓书记”王伯祥带领干部群众开发盐碱滩,吃住都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推车挑担……好作风从来不是嘴里说出来的,更不是纸上写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新形势下,我们更要学习和发扬先辈们敢于担当的精神,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永葆奋发有为的姿态,主动投身关键吃劲岗位,多到改革前沿破解顽瘴痼疾,在知重负重、迎难而上中不断砥砺作风。坚持把“严”的基调贯穿始终,把“实”的导向贯穿始终,把“干”的劲头贯穿始终,让“马上就办”成为工作常态,让“办就办好”成为工作追求,让“一抓到底”成为工作习惯。